首部《跨境数据流通合规与技术应用白皮书》发布******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峰会2022”在香港、深圳、澳门三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峰会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生产力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与澳门大湾区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以及深圳数据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湾区数字科技联盟、开放群岛开源社区联合承办。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领导,以及国际图灵奖得奖者、三十余名中外院士及专家、多位大湾区高校校长出席会议,或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联合主办的最高层次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专业会议。
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原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名誉理事长杜平为《跨境数据流通合规与技术应用白皮书》致辞,联易融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宋群作为主编单位代表出席发布仪式,并正式发布了由开放群岛开源社区跨境数据流通小组牵头,联易融、深数所、贵数所、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研究院、中国电子、天翼电子、微众银行、顺丰科技、勤达睿、广和律所、大成律所、中伦律所、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星环科技、南方财经、雁联科技、九鑫智能、八分量等三十余家机构编写的国内首份《跨境数据流通合规与技术应用白皮书》。
跨境数据流通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新引擎
近年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快速涌现,陆续进入到大规模快速实现商业转化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催生大批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业态、数字化应用场景的过程中,全球互联网协议流量以及全球数据量都呈现指数级增长势头。伴随着跨境数据在支持国际贸易活动、促进跨国技术合作、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数据作为要素具有巨大价值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促进数据跨境流通及数字贸易,正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新动力。
2022年12月19日,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也指出,“深化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制定,探索加入区域性国际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安排。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双边多边协商,推进建立互利互惠的规则等制度安排。鼓励探索数据跨境流动与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加强数据跨境流动的探索,成为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建立优势的关键。
探索合法、合规、可落地的跨境数据流通技术解决方案
开放群岛开源社区跨境数据流通小组以助力企业合法、合规实现数据流通业务出海为目标,围绕着国内数据的出境、国外数据的入境以及第三国数据过境等领域,联合生态伙伴结合业务模式与技术能力推进合法合规可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份白皮书集领域内行业专家、法律专家、技术专家智慧,以跨境数据流通线下合规与线上技术解决方案相结合为特色,在研究数据出境接收国及地区的法律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探索技术手段实现跨境数据的高效流转,是跨境数据技术解决方案的首次集中展现。白皮书系统剖析了我国在数据跨境流通领域的发展现状、难点和障碍;同时,全面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在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跨境流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国内从事合规的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素材的参考;还重点围绕金融、医疗、汽车、物流和跨境电商等行业,探索如何利用区块链、数据网关、隐私计算等最新技术,提出推进数据高效、合规跨境流动的技术解决方案。
以粤港澳数据跨境为起点,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浪潮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贸易、投资融资、科技交流合作、人员往来等多个方面都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且成效显著。面临新时代的新情况和新任务,如何以数据跨界流动来赋能粤港澳三地间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加精准、便利、高效、安全地流通,提升大湾区整体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效率和安全性,是三地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市场服务机构的重大任务。
尝试以粤港澳为样本,探索实践数据跨境流动的大湾区方案有利于我国在参与世界数据经济合作中积累经验并发挥重要作用,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地的中国特色,在数据跨境流通、基础制度体系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标准规范和通用协议制定、数据安全流通技术应用等重大问题上先行先试,及时总结有效做法。不仅仅是大湾区三地的事情,对于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数字贸易、世界数字经济技术合作和网络空间治理以及维护速度主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柯岩)
2022年12月份70城中 近八成新房售价环比下降******
本报记者 孟 珂
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城市个数有所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持平或下降,一线城市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
从环比看,去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5个,比11月份增加4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63个,比11月份增加1个。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价下跌城市增加,当下楼市供给需求两端表现仍然偏弱。“三支箭”落地需要推进,特别是商品房销售还较为低迷,开发商资金链依旧紧张,降价促销是房企不得不为的选择。
具体来看,去年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11月份下降0.2%转为持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11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新房价格分别环比上涨0.2%、0.4%,广州、深圳新房价格分别环比下降0.4%、0.3%;二手房方面,北上广深价格均环比下降,降幅分别为0.4%、0.5%、0.6%、0.5%。
此外,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11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11月份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11月份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11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去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53个,比11月份增加2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城市有64个,个数与11月份相同。
去年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5%,涨幅与11月份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6%,涨幅比11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11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与11月份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9%和4.8%,降幅均与11月份相同。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去年标杆房企销售萎缩,土地市场流标持续,购房者信心不足,整体楼市持续低迷。
值得关注的是,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消息称,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长效机制的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截至1月11日,年内已有22个省市发布22条楼市宽松政策,主要涉及优化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额度、发放购房补贴、优化预售资金监管等方面。
例如:1月5日,据乌鲁木齐市房产局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的22条措施》中提到,2023年首次购买本市辖区范围内,面积130平方米(含)以内新建商品住房的,按税法规定缴纳契税并取得税务部门开具的契税完税凭证的纳税人,契税金额的50%由财政资金给予补贴。
1月9日,东莞市住建局更新“莞e认购”小程序中的温馨提示内容,并对“关于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对首次购买住房且无房无贷的居民家庭,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利率下限为LPR-20BP(即4.1%)。
展望后市,李宇嘉表示,近期政策全面发力,刚需不断释放,楼市预期向好。预计2023年二季度热点城市交易量将逐步企稳并缓慢回升,有望在下半年带动都市圈周围城市好转。(证券日报)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